勇士再生 从黑暗中活出光明 失明导师永不放弃
有没有想过奋斗半生,不幸遇上意外,当医生宣布你「失明」时,你会有什么感受?怎样才可以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陈瑞贤先生(陈Sir)的故事道出一个中年男人,如何于失明的黑暗中活出希望。
14年前,39岁的陈Sir是位中学教师,有两名子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正值事业黄金期的他因为运动意外而失明,面对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陈Sir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陈Sir当时是家中的唯一经济支柱,失明使他害怕失去工作,担心家庭经济出现问题。
突然失明亦令陈Sir的日常生活成问题。陈Sir说:「在失明初期很怕出门,因为看不到路,害怕出门以后就回不了家。」出门对健全的人来说没困难,但对刚失明人士来说,连踏出一步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其实,刚失明的人士需要重新学习所有基本生活技巧。
除了来自家庭、经济及生活的压力之外,刚失明的人士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香港社会歧视残疾人士的问题一直存在,陈Sir曾经在街上多次遇上歧视失明人士的人。面对来自不同的压力,未有心理准备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一切,陈Sir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可幸陈Sir一方面有信仰,另一方面有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得到身边一众亲朋好友支持,陈Sir才没有放弃。在太太细心照顾下,加上医生鼓励,陈Sir决定重新投入生活。
加入香港盲人辅导会(辅导会)成为复康中心学员,接受专业的帮助,是陈Sir下半生的转捩点。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复康训练,除了学会点字、定向行走等基本生活技巧外,透过辅导会的设备和热心的导师,陈Sir更学会了使用电脑和弹奏结他。辅导会更有社工跟进学员发展,关心他们的情绪状态,陈Sir终于能重新投入正常生活。
学会不同技能的陈Sir希望再次工作,于是他去应征辅导会屯门复康中心的导师职位。陈Sir当时没有信心成功,因为只学了两年技巧,不知否能胜任;结果辅导会愿意给他机会,于是陈Sir重执教鞭,成为香港盲人辅导会屯门复康中心的沟通技能导师。
曾经有学员怀疑失明的陈Sir否能教导他们,幸好通过说话沟通和耐心的手把手指导,学员终于承认陈Sir的能力。现在的学员,都很欣赏和爱戴陈Sir。学员冯婉娴称赞陈Sir为人亲切、乐观和积极,除了认真教学和耐心指导外,更时常鼓励和安慰她,与她分享自己的经历。
能够从黑暗中一路走过来,陈Sir特别感谢身边的人:「全靠身边有好多天使!」太太对于突然失明的丈夫不离不弃,全心照顾家庭、家中的一对子女明白父母艰辛,懂事节俭,勤奋好学,现在都是医科学生、教友明白陈Sir行动不便,主动开车接送他、盲人辅导会给予充足的支援,甚至路人也会仗义帮助。对于这一切的帮助和支持,陈Sir都是怀着感恩的心。
陈Sir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能在逆境中坚持;虽然起初感到灰心,可是他认为前面总有路走,于是他发掘了自己失明之后才出现的潜能,亦透过分享自己的故事,燃亮别人的生命。他在今年七月获再生会颁发「再生勇士奖」,以表扬他积极面对身体缺陷,自强不息,推广正面人生的行为。他是香港盲人辅导会第一个得到此奖的导师。
陈Sir希望透过访问,鼓励面对逆境的朋友:「天无绝人之路!天生我才必有用!」希望大家像他一样,不要因为身体疾病或缺陷而小看自己,永不放弃,绝处才可以逢生!
鸣谢: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
访问者: 吴垚璇, 莫裕萍
摄影者: 朱元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