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關於我們 > 年報及財務報表 > 2016/2017 (完整版)
與您的好友分享
列印

2016/2017 (完整版)

香港盲人輔導會

年報 2016/17

跨越鑽禧 創造睛采前程

 

願景

提供服務協助視障人士發揮最大潛能,促進他們平等參與社會,以及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達至和諧共融的社會。

 

贊助人及理事會成員

 

贊助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

行政長官梁振英先生

 

副贊助人

黎敦義夫人

姜蓓茜醫生

郭炳聯夫人

林順潮教授

岳士禮先生

潘宗光教授

 

2016/17 年度理事會成員  (截至2017年3月31日)

主席

羅德賢小姐

 

副主席

司徒澤樺先生

 

義務司庫

吳永鏗先生

 

義務法律顧問

陳健生先生

 

義務醫務顧問

李啟煌醫生

 

理事

遲淡寧女士

莊陳有先生

江麗雲女士

關品方博士

黎文良先生

林彩珠女士

林衛邦先生

文康廉先生

鄧光寶先生

袁淑賢醫生

郁德芬博士

特邀理事

林仲恩先生

羅德榮先生

當然理事

譚靜儀女士 (行政總裁)

 

委員會  (截至2017年3月31日)

審計委員會

主席

江麗雲女士

 

委員

馮秀雯女士

黎文良先生

Mr Paul A Moore

黃玉如女士 (由2016年6月)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職員代表

司徒廸嘉女士 (內部審計主任)

 

眼科及職業輔導服務委員會

主席

李啟煌醫生

 

委員

許少萍醫生

關國樂先生

冼權鋒教授

甄華達先生

袁淑賢醫生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職員代表

曹振華先生 (眼科及職業輔導服務總監)

 

工廠管理委員會

主席

司徒澤樺先生 (至2016年5月)

黎文良先生 (由2016年5月)

 

委員

布思仁先生 (至2016年5月)

馮秀雯女士 (由2016年6月)

江麗雲女士

馬啟宏先生

司徒澤樺先生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職員代表

曹振華先生 (眼科及職業輔導服務總監)

方善衡先生 (盲人工廠經理)

 

廠址發展委員會

主席

羅德賢小姐

 

委員

莊陳有先生

林彩珠女士

林衛邦先生

吳永鏗先生

 

當然委員

譚靜儀女士

 

財務及行政委員會

主席

吳永鏗先生

 

委員

Mr Eoin D Kelly (由2016年9月)

Mr Hugh C Kerridge (由2016年9月)

關品方博士

林仲恩先生

曹偉邦先生 (由2016年9月)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職員代表

黃根英女士 (財務及業務發展總監)

黃小芬女士 (人力資源及行政總監)

 

復康服務委員會

主席

林彩珠女士

 

委員

何家樑先生

白麗湘女士

曾建平先生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職員代表

鄭美冰女士 (復康服務總監)

 

院舍服務委員會

主席

林衛邦先生

 

委員

張月媚女士

何誌健醫生

羅德榮先生

鄧光寶先生

曹莉莉女士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職員代表

梅小萍女士 (院舍服務總監)

 

宣傳及籌款委員會

主席

羅德賢小姐

 

委員

江麗雲女士

黎文良先生

林衛邦先生

吳永鏗先生

羅德榮先生 (由2016年10月)

 

當然委員

譚靜儀女士

 

元朗安老院重建委員會

主席

林衛邦先生

 

委員

何誌健醫生

吳永鏗先生

 

工程顧問

建築師

劉秀成教授

測量師

陳文康先生

結構工程師

伍甘棠先生

機電工程師

譚傑文先生

項目管理

吳國培先生 (至2016年10月)

王瑋顯先生 (由2016年10月)

 

當然委員

羅德賢小姐

譚靜儀女士

 

其他委員會  (截至2017年3月31日)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管理委員會

主席

鄭美冰女士 (復康服務總監)

 

副主席

黎志超先生 (心光學校)

 

委員

馮杏歡女士 (心光學校)

何家樑先生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吳嘉穎女士 (教育局特殊教育支援第一組)

蕭少航先生 (心光學校)

鄧銘賢先生 (教育局特殊教育支援第一組)

黃子倩女士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觀察員

歐陽振良先生 (家長代表,心光學校家長教師聯會)

 

職員代表

陳麗怡女士 (訊息無障礙中心經理)

鍾見梅女士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主任)

伍天如女士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副主任)

 

訊息無障礙中心用者委員會

 

主席

鄭美冰女士 (復康服務總監)

 

委員

關志偉先生

劉兆昌先生

盧勁馳先生

麥炳文先生

任博輝先生

 

職員代表

陳麗怡女士 (訊息無障礙中心經理)

鍾鳳琴女士 (訊息無障礙中心高級圖書館助理)

蔡聆音女士 (訊息無障礙中心助理圖書館管理員)

 

視聽障人士復康計劃顧問委員會

主席

曹莉莉女士

 

委員

陳美玲女士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蔡磊燕女士 (香港心理衞生會臻和學校)

鍾淑嫻女士 (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

王天玲女士 (心光恩望學校)

 

職員代表

梅小萍女士 (院舍服務總監)

李寶玲女士 (朝陽中心暨宿舍院長 )

張少芬女士 (復康中心社工)

張穎茵女士 (視聽障人士資源中心 視聽障服務主任)

 

視障兒童家長資源中心顧問委員會

主席

郭顥澧先生

 

委員

冼權鋒教授

葉吳素如女士

 

職員代表

譚靜儀女士 (行政總裁)

曹振華先生 (眼科及職業輔導服務總監)

鄭美冰女士 (復康服務總監)

楊可欣女士 (視障兒童家長資源中心主任)

 


主席序言

 

2016年是香港盲人輔導會別具意義的一年,我們舉辦了多個活動慶祝成立60年。

 

本會於2016年3月6日在觀塘apm揭開60周年慶祝活動的序幕。我們很榮幸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GBS,JP蒞臨主持啟動禮。當日除了有視障人士在舞台上表演,展示天賦,現場亦設置展覽介紹本會60年來的發展歷程。此外,場內亦有不同的遊戲,如蒙眼在引導徑上行走,或戴上模擬不同視障情況的眼鏡完成指定任務等,讓健視人士體驗視障人士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

 

在第4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期間,在創意香港的支持下,本會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合作於2016年3月26日舉辦「口述影像交流會」,首次正式向本地電影製作人介紹口述影像服務。參與當天分享會的包括憑「五個小孩的校長」贏得多個獎項的著名電影導演關信輝先生,以及著名編劇及電台節目主持李敏女士,與會者反應非常熱烈。及後,在新開辦的ViuTV電視台支持下,首個配有口述影像的電視節目「暗中旅行」於2016年7月6日至9月1日期間播出;在18集節目中,每集都有不同的視障朋友應邀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旅遊。

 

為推廣全民運動,本會舉辦了協力車活動,為視障人士安排健視車手作領航員,同享踏單車的樂趣。本會於2016年5月12日在太古城中心舉辦協力車嘉年華;為期兩天的活動共吸引逾二千名公眾人士參加。在2016年7月至8月期間,本會亦為義務的健視領航員及視障參加者舉辦多次訓練,幫助他們為2016年11月27日假科學園舉辦的「咫尺瞳行2016太平基業協力車慈善行」十公里路程作好準備。整個活動順利完成,參加者和善長均對活動讚不絕口。

 

「賽馬會欣康樓」於2016年12月9日開幕,本會為視障長者及其他有需要人士提供優質院舍服務再邁向另一里程。我們有幸邀得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大紫荊勳賢,GBS,JP及香港賽馬會董事李家祥博士,GBS,OBE,JP親臨主禮。我們非常感謝香港賽馬會捐出港幣二億零五百三十八萬支持整個項目。新大樓啟用後宿位將增至160個;此外,更利用資訊科技配置新設施,讓視障院友透過手環於安裝在房間門口的平板電腦上一掃,辨認自己的房間,亦可利用此電腦查詢當天的院舍活動和餐單。

 

六十年光陰飛逝,期間,香港盲人輔導會已從一間為失明人士提供庇護就業機會的志願組織,演變成為一間為本港視障人士提供全面服務的主要復康機構。服務內容涵蓋眼科及低視能服務、復康及職業訓練、教育支援、就業指引、輔助科技顧問服務,以及視障長者及多重殘障人士院舍照顧。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加強應用資訊科技,發展更多無障礙設施,協助視障人士進一步提升生活質素,建設共融和諧的社會。

 

我代表本會感謝多個政府部門、捐獻者、義工及夥伴機構多年來的熱心支持和鼓勵。同時,我感謝理事會和各委員會成員,為本會服務發展提供寶貴的意見和支援。我亦要感謝所有員工努力不懈地推出新的服務項目,利用新科技提昇服務層次。在社會各界的熱心支持下,本會將繼續改善服務,讓視障人士及其他服務使用者能夠過更優質的生活。

羅德賢


行政總裁報告

 

香港盲人輔導會於2016年慶祝成立60周年,並藉著這個重要時刻,加強本會在社會上的能見度。以下列出去年部分宣傳機構服務的工作,讓公眾了解本會過去六十年的努力,及認識本會各項服務如何回應視障人士多方面的需要,藉以協助他們改善生活。

 

要與公眾接觸,最簡單的途徑莫過於善用網站這個平台。我們利用社會福利發展基金的資助於2015年啟動網站更新,工程於2016年年初完成。新網站推出後,瀏覽人士對獲取本會的機構管治、服務、最新消息、護眼知識的分享,以及在資訊科技時代中,視障人士如何利用輔助儀器及手機應用程式過正常生活等資訊,均給予正面的評價。新網站同年獲頒發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舉辦的2016年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金獎,意味著所有視障人士均可以無障礙地瀏覽本會網頁。

 

一齣根據兩位視障人士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微電影於2016年完成。該作品除於2016年3月起在本會網站播放外,亦於同年不同時段在數個商場的電視幕牆上播放,以收宣傳及公眾教育之效。

 

微電影中的首個故事,是關於一位先天失明的盲人工廠工友。在盲人工廠工作多年後,他受到老師的啟發,發現透過學習按摩能夠改變生活。受訓一年後,他憑著一雙巧手,為不少客人解決肌肉及關節酸痛的問題,贏得尊重和讚譽。而第二個故事,則是關於一位因視網膜色素病變導致後天失明的技工。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當他得知自己將無法繼續從事戶外維修工作時,感到十分迷惘。幸而他的上司對他的情況十分理解和支持,安排他留任,改於室內從事文職工作。這個安排令他鼓起勇氣,參加本會復康中心的訓練,學會使用點字,並能夠利用電腦閱讀及書寫電郵和報告,藉此與同事及客戶們溝通。此外,他更學會了使用白杖獨立往返家居及工作地點。兩個不同的故事,均帶出「永不放棄」的訊息。

 

在此,本會要感謝冼頌恩小姐為微電影創作了一首動人心弦的主題曲。冼小姐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視障人士,現於海外修讀音樂治療課程。她的例子,再次證明每位視障人士都有權追逐夢想,做自己喜愛的事,與健視人士無異。

 

為協助包括捐款人及贊助人在內的持分者了解本會的成就及未來面對的挑戰,本會必須與他們保持良好溝通。2016年初,我們完成了捐贈者關係管理的相關研究,並於過去一年,安排捐款人及贊助人到訪本會,或與服務使用者及員工於參與活動時見面。而本會亦於定期刊登的電子會訊中,向主要捐款人及大型活動贊助人作出鳴謝,感謝他們對視障人士服務無比的支持。

 

自2016/17年度起,本會為之後的三年計劃訂立兩個主要策略方向,分別為(一)「塑造HKSB一體化」以確保視障人士服務的績效,及(二)強化員工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思維。為設定相應的實際行動,管理團隊於2017年初進行了深入討論。此後,成立兩個工作小組,一方面要填補服務不足,迎合服務使用者轉變中的需要,另一方面則為培養各級員工「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思考模式,令服務得以持續改善及更趨成熟。

 

隨著社會及持分者的需求和期望的不斷改變,本會將繼續努力不懈,與持分者並肩前進,為服務使用者謀求福祉,建設共融社會,助視障人士活出美好人生。

譚靜儀


活動及成果精華

 

60周年慶祝活動回顧短片

 

「視障長者之吞嚥困難調查」研究結果發佈會(2016年8月24日)

 

為關注視障長者的需要,香港大學吞嚥研究所的研究小組於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探訪了本會轄下四間院舍共398位視障長者,研究改善現時為視障長者而設的溝通及吞嚥評估與治療,並期望於五年間推動及優化本地和鄰近區域為視障人士提供的跨專業協作,以科研為本的溝通和吞嚥評估與治療研究作實證。初步研究結果發佈會已於2016年8月24日舉行。

 

元朗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開幕禮暨2016世界視覺日-視覺健康篩查 (2016年10月12日)

 

隨著賽馬會欣康樓於2016年初落成,暫停服務達五年之久的元朗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於年中重新投入運作,為元朗區及新界西居民提供專業眼科及低視能服務。

 

適逢世界視覺日,我們於2016年10月12日舉行簡單而隆重的開幕禮,更發佈由L’OCCITANE Foundation 贊助為本港2,615名幼稚園學童進行的視覺篩查結果,並即場為元朗區40名幼稚園生進行視覺功能篩查。

 

「香港購物商場之指示標誌可以讓視障人士通行無阻」之研究(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

 

本會轄下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聯同香港暢道科技有限公司,於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間進行了一項無障礙標示調查,以試驗性研究方法,檢視香港購物商場內的標誌能否有效協助視障人士通行無阻。是次研究讓大眾對無障礙標示如何協助視障人士於購物商場內尋找商店及設施有了初步了解。

 

中原慈善跑嘉年華2017(2017年1月8日)

 

本會很高興連續兩年與中原地產、中原薈及am730聯合舉辦「中原慈善跑嘉年華」。

 

「中原慈善跑嘉年華2017」於1月8日假香港科學園舉行。參加者包括超過1,500名跑手及逾100隊親子隊伍,當中更包括75位由領跑員帶領的視障健兒。當天的嘉年華會亦吸引了不少公眾人士參與,一家大小度過了一個既輕鬆又有意義的周日。

 

是次活動所籌集的款項,扣除一切營運成本後,用以優化本會的視障人士圖書館及口述影像等服務。

 

「咫尺瞳行2016太平基業協力車慈善行」

 

作為本會60周年慶祝活動的重頭戲,我們邀得著名單車運動員黃蘊瑤小姐和郭灝霆先生擔任是次活動大使。他們於2016年5月21日在太古城中心舉行的啟動禮中首次與公眾見面。

 

2016年7月至10月間,共有約100對健視領航員及視障車手分批完成一連串訓練。

 

活動新聞發佈會於2016年9月28日舉行,並隨即接受公眾報名參與於2016年11月舉行的協力車慈善行籌款活動。

 

2016年11月27日,萬眾期待的全港首次協力車慈善行活動假香港科學園舉行,並由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署理財政司司長蘇錦樑先生,GBS,JP及沙田區議會主席何厚祥先生,BBS,MH主持起步禮。一百對健視及視障車手聯同約80多位公眾朋友一同在科學園創新路完成約十公里路程的創舉。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太平紳士及署理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黃添培先生亦親臨主持頒獎禮。

 

自2016年5月啟動禮至同年11月27日慈善行期間,合共有超過五千人次出席整個活動。

 

「香港盲人輔導會賽馬會欣康樓」開幕典禮暨開放日(2016年12月9日及10日)

 

新落成的「香港盲人輔導會賽馬會欣康樓」已於2016年6月正式啟用。

 

為隆重其事,我們於2016年12月9日舉行了「香港盲人輔導會賽馬會欣康樓開幕典禮」,並邀得時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大紫荊勳賢,GBS,JP及香港賽馬會董事李家祥博士,GBS,OBE,JP親臨主禮,場面熱鬧。為感謝各主要樓層及設施贊助人以及彩虹樹捐助計劃之善長慷慨解囊,為賽馬會欣康樓服務受眾提供優質院舍生活,各善長亦獲邀出席一同見證這個重要慶典。

 

開幕禮翌日,賽馬會欣康樓舉行公眾開放日,招待逾250名團體及公眾人士。參觀者擠滿整座大樓,眾人對大樓設施及服務均讚口不絕。

 

《瞳途六十載》紀念特刊 (2016年12月)

 

為紀念60周年誌慶,本會特別出版60周年特刊《瞳途六十載》,以珍貴的相片、錄音、文字、剪報及錄像等,為讀者立體呈現視障朋友在這60年來的種種生活點滴。

 

成就共享

所得獎項及認證

本會於是年度在不同範疇榮獲多個獎項及認證,令人深感鼓舞。我們會繼續努力,為視障人士開拓更多元化的服務。

2015/16家庭友善僱主

2016年共融環境嘉許計劃 - 積極進步獎

 

得獎單位:按摩保健治療中心

《有能者‧聘之約章》及共融機構嘉許計劃2016-17 友善聘用獎及傑出師友獎

innoBrand 2016 GOOD SO 傑出創意社企

 

得獎單位:賽馬會屯門盲人安老院

中電「環保節能機構」嘉許計劃 2016

社福機構組別:銅獎    節能星探大獎:銅獎

 

得獎者:九龍盲人安老院院友何順女士

展才設計2017

「祖孫三代」-「優異作品」


復康服務

 

148人次 完成復康及路線訓練

為視聽障人士提供95次導譯員服務

 

復康中心

復康中心繼續為香港視障人士提供全面復康訓練。截至2017年3月31日,輪候入讀中心的視障人士總人數為261人。年度內共有64位視障人士完成一系列復康訓練課程,另有84位學員完成路線指引課程。中心全年為學校、外界團體及機構舉行共75次領路法講座,參與人數合共3,312。

 

香港公益金自2015年7月1日開始資助的兩年期「新近失明視障人士復康計劃」將於2017年6月完結。計劃目的為提供情緒支援服務予新近失明人士,協助他們面對因視力衰退而造成的衝擊,讓新近失明人士能重建信心及正面的自我形象,並透過家居復康訓練,學習簡單的自我照顧技巧。本計劃亦透過小組活動,協助新近失明人士建立朋輩支援網絡,建設共融社會。

 

展望

復康中心將全面檢討現時復康訓練各科目的訓練大綱,以便更適切回應學員不斷改變的需求。中心亦會加強及深化各科導師的教學及訓練技巧,達至在教學上的專業成長。未來,中心會將各科重要的訓練技巧製成錄像,促進更有效的知識分享及承傳。

 

在第三期社會福利發展基金資助下,中心將建構一套全新個案管理系統,優化中心管理層與導師之間的溝通,以便更有效地為學員訂定個人訓練計劃。

 

視聽障人士資源中心

為貫徹服務視聽障人士的多重感官需要,視聽障人士資源中心於去年舉辦了多項新穎活動,包括特色沙田遊、盲人門球同樂日、大笑瑜伽等,讓視聽障會員在康體活動上有新的體驗。此外,中心與樂動視遊合作舉辦「印度文化之旅」—即感官式印度旅遊體驗,另獲得香港寬頻人才CSI基金贊助,舉辦「Tech得起無障礙」活動,教授視聽障會員使用平板電腦,讓他們掌握更多資訊,拉近與社會的距離。

 

公眾教育活動

中心獲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公眾教育活動贊助,於深水埗區舉辦為期半年的「觸得到的彩虹」計劃,透過中心會員的分享及公眾教育攤位遊戲,讓市民認識及瞭解視聽障人士社群。計劃接觸逾600人次,並製作「視聽障人士服務」短片,藉視聽障人士及導譯員的親身分享,介紹視聽障人士的需要和相關服務的重要性。

 

視聽障人士導譯員服務

在香港公益金定期計劃2016/17的撥款資助下,中心開展新一期為期三年的「視聽障人士導譯員服務」,而「視聽障人士導譯員證書課程」亦同步開辦,持續培訓導譯員,為視聽障人士提供陪診、陪同購物及參與社交活動等服務,協助視聽障人士融入社會。

 

展望

本著「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專業態度,中心將繼續關注視聽障人士的獨特需要。承蒙戴曼華基金資助,視聽障人士資源中心將於來年開展一項新服務,名為「常伴你心」—視聽障人士輔導服務計劃,為視聽障人士及其家人提供輔導,並資助他們購買生活輔助用品。

 

服務數據 截至2017年3月31日 

 

復康中心

課堂總數  27,089
全年接受訓練總人數(包括已完成及未完成的)  219
個案評估總數  360
參與戶外活動總人次 603
無障礙設施巡查次數 11

 

視聽障人士資源中心

 

視聽障會員年齡分佈

20或以下 23% 34人
21-30  10%  15人
31-40  6%  9人
41-50  9%  14人
51-60  18%  27人
61-70  17%  25人
71-80 3% 5人
81或以上  14%  20人
合計   149

 

視聽障人士導譯員服務

導譯員人數 22
導譯員服務次數  95
使用導譯員服務會員人數 30

視聽障人士復康訓練

院舍學員人數  10
社區學員人數  6
在學學員人數  16

 

視聽障人士導譯員證書課程

八期初級 

報讀人數  22
合資格成為導譯員人數  11

第九期初級

報讀人數  15
合資格成為導譯員人數  12

 


院舍服務

 

619人接受院舍服務

 

為配合機構兩個策略性方向:「塑造HKSB一體化」及「強化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文化」,院舍服務新增了「服務質素控制及保證」及「創新和資訊科技的應用」兩個目標,作為2016/17至2018/19三年服務計劃的指標。以下為各院舍2016/17年度之工作及成效總結。

 

塑造HKSB一體化

是年為機構60周年誌慶,各院舍亦舉辦其周年慶祝活動:元朗盲人安老院慶祝成立45周年,九龍盲人安老院及朝陽中心暨宿舍聯合慶祝兩院成立30周年,而賽馬會屯門盲人安老院亦慶祝成立20周年。

 

除促進內部各部門合作外,我們也著重對外的聯繫協作。與香港大學簽訂的「溝通及吞嚥研究卓越合作備忘錄」正持續進行,於2016年8月24日在本會總部舉行有關「視障長者之吞嚥困難調查」的新聞發佈會,獲報刊及電子傳媒廣泛報導。隨後,院舍服務的一級物理治療師和一級職業治療師應無線電視和香港電台邀請,就老年人吞嚥問題接受訪問。

 

強化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文化

院舍致力優化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基本服務,而衣著、餐膳、生活和鼓勵服務使用者自主自決等均是院舍服務之重點。去年,我們努力提升餐膳質素。針對有吞嚥困難的年老院友的需要,我們舉辦了關於長者吞嚥及餵食的員工培訓,又為廚師提供食物特別處理的訓練,務求令餐膳色香味俱全。 

 

服務質量控制及保證

去年,院舍服務引入「風險管理」概念,各團隊均制定風險指標和清單,並統一院舍護理服務的評估工具和手冊。此外,九龍盲人安老院已完成維修工程,以迎合殘疾人士院舍有關消防及樓宇安全的牌照要求。

 

創新與資訊科技的應用

新落成的賽馬會欣康樓內廣泛應用創新和資訊科技,成為無障礙智能家居的示範。所安裝的設施包括:電腦化藥物系統、電腦化召喚鐘系統、觸控式平板電腦禮堂控制系統、射頻識別防遊走系統、為視障人士提供射頻識別定位的無障礙導向程式、以及每個宿舍入口處為視障院友提供平板電腦導向等等。此外,賽馬會欣康樓內亦為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院友提供創新服務和培訓。

 

賽馬會欣康樓啟用

隨著賽馬會欣康樓的啟用,元朗盲人安老院重建計劃已圓滿結束。元朗盲人安老院的院友亦於2016年5月31日遷回元朗。他們對於入住全新的舒適院舍感到興奮和滿意。

 

賽馬會欣康樓的開幕典禮於2016年12月9日盛大舉行,獲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大紫荊勳賢,GBS,JP及香港賽馬會董事李家祥博士 GBS,OBE,JP 擔任主禮嘉賓,翌日則為公眾開放日。

 

新大樓其他服務

獲社會福利署資助的輔助宿舍–白普理之家由10個宿位增至40個宿位,並易名為「欣悅軒」,為視障及其他殘障人士提供輔助住宿服務。白普理之家的舍友已於2016年6月遷至賽馬會欣康樓開展新生活。

 

此外,全新的自負盈虧安老院舍「康柏軒」,以酒店格調設計,設有四人及雙人宿房,走廊裝有天花移人機作為復康行走訓練之用。配合舒適的客飯廳、休閒閱讀區、運動區和戶外復康花園等,為40名長者打造完美晚年生活。

 

展望

 

延續與學院的合作計劃

 

我們將繼續與各院校合作,開展不同項目,包括與香港大學聯合推動的長者溝通及吞嚥研究計劃和震盪治療研究計劃;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的職業治療服務學習計劃;與香港城市大學協作的日常健康護理服務及工程兩項計劃,以及與東華學院合作的視障認知障礙長者的生活質素項目研究報告和吞嚥困難的創新治療等。

 

強化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的文化

感謝曹鄭容麗女士慷慨捐助港幣$250,000,在各院舍推行「有營生活攻略」計劃。在此項目下,我們將提供營養師服務,就餐單提出專業建議,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飲食健康教育和指導,並編撰營養手冊和合適餐單予長者及多重殘障視障的院友,優化院舍的膳食服務。此外,我們亦將添置設備,在各院舍增設美味閣,提供具吸引力的餐膳,以滿足具不同吞嚥能力的院友的膳食需要。

 

服務質量控制及保證

「風險管理」的重點,是透過院舍間服務質量互相審核,及因應不同層面的風險因素分配同事作為「風險管理員」,從而作出服務質量保證。此外,我們將就服務使用者的個人護理計劃或個人訓練計劃提出不同專業的風險管理策略,並將舉辦專業同工會議,分享風險個案的處理方法及培訓員工撰寫意外報告。

 

創新和資訊科技的運用

 

我們將於下年度就虛擬實境和射頻識別技術對低視能長者的應用作進一步探究。

 

服務數據 截至2017年3月31日 

 

院舍入住人數

院舍 合計
白普理盲人護理安老院 20 30 50

九龍盲人安老院

N/A 77 77

元朗盲人安老院

護理部

27 27 54

元朗盲人安老院

療養部 

11 8 19

賽馬會屯門盲人安老院

護理部 

68 120 188

賽馬會屯門盲人安老院

療養部 

8 26 34

朝陽中心暨宿舍

日間訓練中心  

33 28 61

朝陽中心暨宿舍

宿舍 

32 29 61

欣悅軒 

14 19 33

康柏軒

普通照顧 

N/A 3 3

康柏軒

加強護理照顧

6 14 20

康柏軒

特別護理照顧 

2 4 6

 


 

就業服務

 

盲人工廠為211人提供就業

 

視障按摩師為客人提供了 35,413 小時服務

 

職業支援及發展中心

 

第15屆按摩培訓課程

為期一年的第15屆按摩培訓課程於2017年2月結束,共有八位視障學員完成培訓,其中六位更在畢業後立刻找到工作。

 

協作實習計劃

中心運用2015年賣旗籌款所得的部份善款,為11位視障求職者舉辦工作實習培訓。透過在香港眼科醫院等不同實況工作環境中實習,他們的工作技巧和知識均有所加強。

 

鋼琴調音及基本維修技巧培訓課程

本會從八位視障申請者中挑選其中一位,從2016年8月起接受鋼琴調音及基本維修培訓。這位學員完成課程後,將於2017年10月參加在廣州舉辦的證書考試。

 

二手鋼琴回收計劃

本計劃獲戴曼華基金贊助,於2016年7月啟動。至2017年3月底,共有545位琴主表示有意捐贈鋼琴,最終成功回收共27部質素較佳的鋼琴。經本會所訓練的視障鋼琴調音師維修和調音後,其中22部鋼琴已經賣出,另有一部出租。本計劃亦吸引多個傳媒採訪報導,讓公眾認識視障人士的能力和本會支援視障人士就業的角色。

 

視障會員就業概況

過去一年共有58位視障求職者獲得聘請,分別從事按摩、客戶服務、文員、活動大使、保安員、及長者照顧員等工作,當中25%擁有大專或以上程度。

 

展望

視障人士就業支援網站CanDo.hk將於來年重新編寫,以加強潛在僱主與視障人士之間的互動。新網站可望於2017/18年度重新推出,並能加快職位配對,提高求職者受聘的效率。中心於來年亦將舉辦六個按摩進階班及第16屆基礎按摩課程。此外,我們將於來年舉辦新的鋼琴清潔及基本維修班,讓更多視障人士可以學習特別技能,增加就業機會。

 

盲人工廠

 

去年生產總值合共錄得逾港幣$16,400,000,較前年同期增加13%。為提升服務使用者的能力及競爭力,盲人工廠致力發展新工作訓練,以配合就業市場的轉變。去年,本單位開展洗衣及場地清潔兩項訓練,為服務使用者提供15個訓練名額。

 

工廠於去年成立「服務質素標準工作小組」,負責監控16項服務質素標準的執行情況,並定期進行檢討。為加強職員與家屬的溝通,盲人工廠於去年8月首次舉辦家屬活動。是次活動主題為情緒壓力講座,目的為舒緩家屬因長期照顧服務使用者而產生的壓力。透過專業同工的講解、家屬之間的分享,活動成功為家屬建立朋輩支持,有效減輕他們所面對的壓力。

 

盲人工廠於去年創立自家品牌「木廠街19號」,以加強社區人士對工廠的認識。現時,品牌旗下共有10款由服務使用者精心製作的布藝產品,並透過多個展銷活動進行推廣,加深社區人士對他們工作能力的了解,促進社區共融。

 

展望

「服務質素標準工作小組」將於來年為職員制訂及推行訓練計劃,加強他們對服務質素標準的認識。我們相信交流活動對服務發展尤為重要。來年,盲人工廠將安排職員進行多項探訪及交流,擴闊他們的視野,加強了解職業康復服務的發展。國際工作組織及亞洲工作組織的聯合會議於2017年6月在香港進行。盲人工廠的專題報告「視障人士在香港遇到的就業障礙」已獲大會評審接納,於是次會議中發表。

 

按摩保健治療中心

 

業務狀況

余兆麒按摩保健治療中心及萬瑞庭按摩保健治療中心於去年錄得理想業績,達至盈餘。兩間中心增聘了三位視障人士,現共聘用26位視障男、女按摩師、美容按摩師和按摩助理,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專業認可及獎項

按摩保健治療中心是年度榮獲九個獎項,其專業服務水準、關愛社會貢獻及對視障員工的支持均獲肯定。相關獎項包括:姊妹美容「美容創業家大獎2016」、innoBrand 2016 – GOOD SO 傑出創意社企、2016十一良心消費運動之企業最喜愛社企大獎、促進婦女經濟能力嘉許計劃(社會企業組)之嘉許狀等。以上獎項均大幅提升中心的專業品牌形象,振奮團隊士氣,鼓勵我們繼續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

 

公眾教育及宣傳

為讓公眾人士了解視障員工的才能,按摩中心提名了一位視障美容按摩師和一位健視顧客服務助理,參加由香港零售業協會舉辦的「傑出服務獎」。兩位員工皆成功躋身總決賽,展示傷健良好合作。

 

香港公益金撥款資助

感謝香港公益金慷慨撥款港幣$348,845資助余兆麒按摩保健治療中心的翻新工程,及更換流動按摩車進行按摩外展服務。裝修後,中心衛生及環境安全均有所提升,視障員工和顧客皆受惠。

 

員工培訓及發展

按摩中心一直為員工提供培訓及發展機會,以提升技能及服務水平。十六位全職按摩師於去年參加了中心與職業支援及發展中心合辦的「按摩師深造及技能提升獎勵計劃」,由兩位來自國內的資深按摩導師評核他們的技能和知識,給予專業意見及獎勵,有助日後舉辦適當的進階按摩班課程。

 

展望

按摩中心在來年將秉承「以客為本」的信念,繼續進行多項翻新工程,務求提升環境及服務質素,令客人能舒適地享用各項服務,並為視障員工提供安全及無障礙的開心工作間,讓他們盡展專業才能。

 

服務數據 截至2017年3月31日

 

職業支援及發展中心

就業服務

已登記求職者人數  491
新登記求職者人數 27
為求職者提供之輔導服務/諮詢人次 3,868
受聘求職者人數  58
陪同面試次數 112
工作轉介個案  530

 

職業訓練活動

輔助儀器外借數量 

100
訓練班數目及節數 7 & 42
參加者人數  34
訓練活動次數及參與人次  54

 

電腦區和自修室設施使用者人次  899

 

按摩保健治療中心

視障職員人數  26
健視職員人數 14
員工總數  40

 

  流動按摩隊 按摩保健治療中心
顧客總數  3,240 10,535
總服務時數 1,385 34,028

 

盲人工廠

 

組別服務人數

加工組   150
紙品組  33
車衣組  13
文件帶組 8
倉務組  6
客戶服務組  1
合計 211

服務對象年齡分佈

20或以下     0% 0人
21-30  14%   30人
31-40  14%   30人
41-50  36%   75人
51-60  26%   54人
61或以上  10%   22人

服務使用者類別

殘疾類別 服務人數
視障    22
聽障 2
智障   107
精神病康復者   78
肢體傷殘 2
合計 211

組別營業額 (港元)

紙品組  8,193,160
客戶服務組  3,205,499
車衣組  2,234,555
文件帶組   1,527,433
加工組  1,269,575
總額  16,430,222

 


 

無障礙設施及輔助儀器服務

售出405件輔助儀器

設計及生產 145件摸讀地圖

 

香港暢道科技有限公司

2016/17年度,香港暢道科技有限公司(暢道)在建設無障礙環境、無線導航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及推廣社會共融方面繼續有卓越表現。暢道將會進一步發展服務及產品,尤其著重創新科技的應用及研發,致力為視障人士建設無障礙社會。

 

成果

暢道於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持續發展,為超過100個場地設計和生產摸讀地圖及點字指示牌,包括商場、港鐵站、公園、休憩場所、政府設施,以及剛於2016年底通車的港鐵南港島綫。此外,暢道亦於去年有效運用新購置的UV打印機,成功製造不同物料的摸讀地圖及點字指示牌。UV打印機的應用除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外,亦進一步縮短生產時間,從而增加暢道的市場競爭力。

 

2016年4月,暢道與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LSCM)開展了一項共同科研項目,透過開發雲端系統管理無線射頻識別(RFID)導向系統及其它相關的視障人士輔助設施。本項目獲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約五成項目開支。整個項目預計於2017年11月完成。暢道將積極向不同的商場、公共交通設施及政府部門推廣RFID導向系統,方便視障人士於社區獨立行走。

 

暢道於2016年10月參與由太古地產主辦為期三天的愛心大使15周年「同一添」社區慈善活動,一方面透過義賣視障人士參與製作的手工製品,為公眾教育活動籌款,同時亦讓視障青年人參與共融表演,讓他們一展所長並推廣傷健共融。

 

展望

未來一年,暢道的工作重點將集中於推廣RFID導向系統的應用,以及研發更多相關的系統及手機應用程式,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社區的建設。此外,暢道亦會為視障人士舉辦不同的智能手機訓練課程,令更多視障人士能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改善生活質素。

 

輔助用具及儀器服務中心

輔助儀器服務於2016年7月易名為輔助用具及儀器服務中心,並開始提供日常輔助用具以加强視障人士獨立生活的能力。中心新設更寬敞的輔助儀器及生活用具陳列室,提供更多產品及示範,供顧客參觀選購。

中心於2016/17年度之銷售額為港幣$4,276,940,較預算高出29.6%。中心透過舉辦展覽及講座,向現有和潛在的客戶推廣新產品,讓視障朋友有更多機會獲得最合適的輔助儀器和用具。這些最新儀器及用具展示活動,亦能協助特殊教育老師、視光師等,為他們的服務對象提供最新的相關資訊。

此外,中心亦與低視能資源中心合作,安排採購與合併運輸,以減低成本及增加產品種類。

 

展望

中心將於來年聯同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為長者中心提供免費示範及講座,希望能有助長者認識並及早察覺視障問題,並懂得使用適當輔助用具去確保安全及提升生活質素。

 

服務數據 截至2017年3月31日 

 

香港暢道科技有限公司

設計及生產摸讀地圖數量 145
客戶數量    400個
訂單數量  1160張

 

輔助用具及儀器服務中心

銷售儀器的數量  405
提供保養及維修服務的數量(宗數)  185

 

輔助儀器產品銷售數目

維修保養  185 31%
放大軟件 123 21%
讀屏軟件 92 16%
桌面放大器材  71 12%
手提放大機 66 11%
語音及點字器材 49 8%
點字刻印機  4 1%
 合計 590  

 


眼科及低視能服務

 

供應12,127 件助視器予發展中國家

提供44,670次眼科診症服務

 

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

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於2016/17年度合共為逾44,000人次提供優質價廉的眼科和視光診症服務,並進行了1,100多個白內障及其他類別的眼科手術。此外,中心亦為1,317名低視能病人提供服務,並為31名眼科專業護理人員提供了16場與低視能相關之培訓。

 

專才培訓與公眾教育

由於中心的低視能服務在國際上頗具知名度,在過去逾10年間,中心持續提供臨床低視能培訓予香港理工大學視光學院四年級學生、公立醫院眼科醫生、及其他本地和海外機構。以下兩項為中心於是年度曾舉辦過的培訓項目。

 

為加強特殊學校老師對視障學生之教學需要的認識,中心於2016年11月為香港教育大學提供為期一天的培訓課程,透過講座及工作坊,協助40位老師進一步了解低視能的相關知識。

 

2016年12月,中心與教育局為60位特殊教育老師們舉辦了一天的講座活動,就如何為視障學生提供資源及支援提供最新資訊。

 

社區家居低視能綜合復康服務

在香港公益金及滙豐銀行的支持下,中心繼續為有需要的視障長者提供「社區家居低視能綜合復康服務」。去年,眼科中心的視光師聯同職業治療師為居住在社區的視障長者提供了超過1,750人次的到戶低視能檢查及家居環境改善服務,提升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家居安全。該三年計劃於2016年11月正式結束。

 

眼科手術及診金資助

在余兆麒醫療基金的手術資助計劃下,中心一共為27位經濟有困難的市民提供白內障切除及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又為2,067名領取綜援病人提供診金減半優惠。這些服務為貧困病人提高視覺和相關能力,讓他們得以重過獨立優質的生活。

 

「以客為本」的服務計劃

為提升中心的視覺康復服務,中心於2016年8月起聘請了一位全職社工,為低視能病人提供輔導和社交支援,並建立更方便直接的轉介安排,讓視障病人能夠儘快從輔助用具及儀器服務中心獲取所需要的生活輔具及輔助儀器。

 

幼稚園學童視覺概略檢查及2016年世界視覺日

在 L’OCCITANE Foundation 贊助下,中心為2,615名幼稚園學童提供了視覺概略檢查,並於2016年世界視覺日公佈重要檢查結果。共有18個傳媒平台報導了當天所發佈的訊息及資料。

 

元朗普通眼科及低視能診所

中心旗下的元朗普通眼科及低視能診所於2016年7月重新投入服務,為居於新界西北地區的市民提供多元化視光及低視能檢查服務,以及適當的眼鏡和低視能輔助用具。

 

展望

中心將於2017/18年度為領取綜援的視障人士提供免費低視能檢查和助視器驗配服務,預計將有約120人受惠。

 

新的操作及資源管理系統將於2017/18年度投入使用,令中心的預約服務、資料搜集及數據分析等各方面運作效率得到提升。

 

 

視覺2020-低視能資源中心

 

中心在過去一年為26個發展中國家提供逾12,000件助視器和檢查儀器,是發展中國家低視能產品的主要供應者。

 

為迎合對生活輔助用具需求的增長,中心引進更多種類的輔助用具,以改善視障人士的獨立能力和生活質素。

 

與此同時,為加强發展中國家的低視能服務質素,中心員工與華柏思視覺研究中心、墨爾本大學及LV Prasad Eye Institute 的專家們合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眼科醫生、眼科視光師、驗光師、教師及社區復康工作人員制訂了一套低視能培訓課程,其中為視光師而設的課程已於2016年由國際防盲組織的低視能工作小組發行。

 

此外,為了讓更多人得悉中心的產品和服務並進行訂購,中心已將產品目錄重新整理並上載到世界防盲組織的網站。

 

展望

在來年,中心將與國際防盲組織的低視能工作小組成員合作,制訂一套供發展中國家使用的低視能服務草案。中心亦會致力提升顧客服務質素,為服務使用者提供更優質專業支援。

 

 

服務數據 截至2017年3月31日 

 

普通眼科及低視能中心

普通眼科 求診人次
眼科醫生診症  23,100
視光診症  (包括531次低視能個案) 21,570
大型眼科手術  1,137

 

視覺2020 - 低視能資源中心

供應予發展中國家之助視器數量  12,127 件

 


教育及社區支援服務

 

357,309次使用電訊數碼視障人士圖書館

製作563本點字電子書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一向肩負為全香港視障讀者製作點字讀物的使命,為他們提供更快、更新、更全面的資訊。除了製作點字書、點字電子書、雜誌、報紙以及管理網上預約系統外,繼早前在香港公益金支持下把「點點留聲」點字語音合成發聲書納入為常規服務後,去年中心獲教育局支持,開展為視障學童研發的ePub3印文本電子書一年期先導計劃,進一步為視障人士製作點字以外的其他格式讀物,滿足不同視障讀者的閱讀模式及需要。

 

為配合心光學校2016/17學年全部小學英文科轉用統一英文點字(UEB),並於2017/18學年將全部小學數學科轉用新制式,中心與學校同工於去年進行技術討論,嘗試解決UEB與粵語點字夾雜的混淆情況。同年中心製作了近50本UEB課本,亦為學童讀物Goodies加製了UEB版本。

 

中心於去年進行大規模電腦及配備更新,加強備份後備系統,亦開始應用自行開發的粵語點字轉譯系統。

 

展望

於未來一年,中心將與更多視障團隊協作,加強香港統一英文點字的技術及推廣。中心亦需要增強製作的軟硬件及印刷文本電子書的開發。

 

 

訊息無障礙中心

 

系統提升

訊息無障礙中心獲得理事會批核運用整筆撥款儲備,於2016年8月展開圖書館管理系統及電訊數碼視障人士圖書館系統提升工程,目的是令服務使用者能更快捷有效地取得所需資訊。此外,中心於2017年1月8日舉行「中原慈善跑嘉年華2017」,在扣除所需開支後,餘款港幣$238,545將用於優化中心的圖書館及口述影像服務。

 

口述影像服務

中心有幸協助ViuTV節目「暗中旅行」於播放期間加設口述影像聲道。這是本港首個附加口述影像的電視節目,是口述影像服務發展的一大突破。該節目於2016年7月至9月播出,深受視障觀眾歡迎。

 

附加口述影像之電影光碟

中心協助香港電台為勞工及福利局製作的「沒有牆的世界V」短片光碟製作口述影像聲道,於2016年7月完成。此外,中心亦獲得寰宇娛樂有限公司支持,在該公司於2016年12月公開推出的電影光碟《危城》內提供口述影像聲道。

 

專題講座及文化工作坊

為擴闊視障會員的知識領域,中心共舉辦了兩個專題講座及兩個文化工作坊,包括繼續與書送快樂合作,於2016年4月及2017年3月為視障人士舉辦專題講座。此外,在2016年5月,中心邀請了樂動視遊為視障會員舉辦「日本文化之旅」,另於2016年11月舉辦文化工作坊「不丹點解咁快樂」,目的是要為參加者提供新鮮及全面性的體會。講座及工作坊內容均生動有趣,深受服務使用者歡迎。

 

展望

圖書館管理系統及電訊數碼視障人士圖書館之系統提升工程預計將於2017年12月完成。屆時,視障人士將可獲得更高質素的圖書館服務。

 

香港公益金對口述影像服務的資助於2017年4月完結。為延續服務,中心取得太古集團慈善信託基金的三年資助,於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間開展新的口述影像服務計劃「奇妙的聲伴瞳途:口述影像之旅」。在過往的良好服務基礎上,中心計劃進一步推進口述影像發展,倡議把口述影像服務納入為主流社會之常規服務—例如在電影拍攝時加入口述影像、在戲院加設口述影像設施,及在電視節目加入口述影像等。

 

此外,中心取得另一筆捐款,以進一步發展口述影像服務,以服務承傳及提升口述影像訓練為重點。中心計劃總結過往經驗,透過出版刊物及訓練教材,與業界分享心得。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視障兒童家長資源中心

 

中心於本年度繼續為視障會員及其家人提供優質服務,以滿足會員需要及達到兩個主要資助機構—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及社會福利署的服務要求。其中,多個創新計劃均有良好成果。

 

心Sing合唱團

去年,心Sing合唱團成員有機會於不同場合及多個場地獻唱,包括於中心的「暑期大匯演」、apm 商場、青年廣場及合唱團成立三周年之音樂會。而合唱團更獲德望中學合唱團邀請,於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舉行的慈善音樂會獻唱,吸引396名觀眾出席。為首次在正式舞台獻唱的團員打了一支強心針,讓他們更有自信地面對未來的舞台表演。

 

「海航光明行:香港視障學生課外活動津助計劃」

本計劃每學年為家境困難的小學至大專程度視障學生提供課外活動津助。自2015/16年度起,本計劃有幸獲海航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每年捐款港幣$100,000冠名贊助。去年共有24位六至十五歲的視障學生獲得資助,參與有益身心的課外活動,金額共計為港幣$85,194。中心更於2016年8月20日獲海航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贊助舉辦 「暑期大匯演」活動,由37位表演者表演多項精彩的才藝表演,吸引50位觀眾到場欣賞。

 

「健『視』共融,樂也融融」戲劇計劃

在戴曼華基金資助及「卉思創藝及生命教育中心」的專業導師指導下,10位中學生被招募為共融大使,與12位視障兒童及青少年一同參與戲劇工作坊,以「我的夢想」為主題,合力創作劇本,並於「暑期大匯演」中成功上演,充分展現團員的自信及對夢想的熱切追求。

 

展望

中心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踏入第18年,當初的年幼視障會員已長大成為青少年,他們要求一個能充分反映會員需要的中心名字。為回應這班忠實會員的支持,中心成功爭取得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的支持,由2017年4月1日起易名為「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視障人士家庭資源中心」。在新的發展模式下,中心將以「中心支援服務」、「視障學生全面支援服務」及「家長支援及充權服務」為三大服務方向,繼續為視障會員及其家人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

 

義工發展服務

 

義工培訓及凝聚活動

截至2017年3月底,本年度部門活躍個人義工共有604人,企業義工12個。為加强義工對視障人士需要的認識及溝通技巧,本會於2016年9月6日為21名新義工舉辦義工導向日;於2016年9月30日為24名義工舉辦領路法講座;並於2016年11月18日為115名義工舉辦義工凝聚日,協助他們認識椅子舞及賽馬會欣康樓服務。

 

商界展關懷

為表揚及嘉許實踐良好企業公民精神的商界與社會伙伴,本會提名的21間公司及企業均成功獲取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商界展關懷」標誌。本會職業支援及發展中心、盲人工廠及按摩保健治療中心亦於2017年3月10日參加商界展關懷博覽會,向公眾介紹本會服務及產品。

 

義工及捐贈者管理系統

本會有幸獲批社會福利發展基金第二期撥款資助,建立義工及捐贈者管理系統。新系統於2016年9月完成安裝,正式運作。

 

展望

義工及捐贈者管理系統將可助本會更有效拓展義務工作,並完善義工及捐贈者資料管理。本會將繼續舉辦義工導向日、凝聚日、工作坊和兩年一次的義工、捐贈者暨企業伙伴嘉許禮,藉以推動義務工作精神,培養義工對本會的歸屬感。

 

公眾教育

 

承蒙平等機會委員會於本年度贊助部份公眾教育活動開支,共110間學校及團體、逾9,300名公眾人士曾參與本會「無障礙生活體驗之旅」公眾教育活動。

 

本會自2015年起舉辦親子活動,深受家長們歡迎;2016年暑假我們再接再厲,於本會總部大樓舉辦四場「親子體驗SummerFun」;另在盲人工廠加開三場名為「親子體驗WorkingFun」的活動,共有223位父母及子女參加。參加者均表示,活動帶給子女別具意義的特別體驗。

 

本會有幸參與AEON「幸福的黃色小票」第九期活動,於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期間,每月11日到不同AEON百貨擺設攤位,宣傳本會服務。此外,我們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分別在八間AEON百貨擺設體驗遊戲攤位及進行義賣,讓公眾了解視障人士日常所面對的困難,及提高對愛護眼睛的關注。

 

展望

本會將繼續舉辦多元化公眾教育活動,並致力加入新穎有趣的元素,例如到校擺設攤位遊戲及到元朗賽馬會欣康樓舉行「親子體驗SummerFun」。此外,我們亦會嘗試出版漫畫書,讓大眾更深入認識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及其能力。最後,我們亦會繼續尋找與不同機構和企業合作的機會,務求令更多公眾人士認識本會的服務。

 

服務數據截至2017年3月31日 

 

中央點字製作中心

轉譯  

點字書籍 

655本

製作 點字電子書 

563本

製作 電子點字發聲書 

60本

電子點字書預約系統藏書  

5,204本

 

訊息無障礙中心

會員人數  3,075
電訊數碼視障人士圖書館  使用次數  357,309

 

  館藏 借閱
點字書 13,378書目 5,841冊
錄音書(書目) 7,062 8,292
音樂鐳射唱片(張) 7,138 5,050
唯讀光碟/電影光碟(張) 9,098 3,381
錄音雜誌(盒帶) N/A 8,655
點字雜誌(冊) N/A 6,715

 

義工發展服務

 

個人義工登記人數  604
團體義工登記人數  12
個人義工服務總時數  24,875
團體義工服務總時數  4,321

 

公眾教育

 

公眾教育活動

參與人數  9,367
參與學校及機構  110

 

視障兒童家長資源中心

會員使用服務人次

會員人數 347
偶到會員  4,169
參觀者 183
查詢及轉介 100
玩具及資源外借  152

活動數目及出席人次

活動數目  183
出席人次  2,578

 


我們的團隊

 

695職員竭誠為視障人士服務

行政人員  24 3%
社工及福利人員  60  9%
支援人員  114 16%
醫療輔助人員  122 18%
文職人員  115  17%
前線服務人員  260 37%
合計 695